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再寿险发布研究报告 警惕惠民保“死亡螺旋”!

中再寿险发布研究报告 警惕惠民保“死亡螺旋”

时间:2025-11-08 18:09:11 来源:活蹦活跳网 作者:源码 阅读:273次

来源:保险报

近日,死亡螺旋中再寿险发布《中国惠民保业务发展与展望系列研究报告——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以下简称《报告》),中再在对惠民保7年历程进行梳理分析的寿险基础上,对惠民保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发布

近几年来,研究惠民保之潮席卷全国,报告保热情高涨,警惕各地政府、惠民保险公司、死亡螺旋第三方机构纷纷入场。中再至2021年底,寿险已有27个省份推出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发布参保总人次达1.4亿,研究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亿元。报告保随着参保人数和保费规模快速增长,警惕惠民保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都不断增加。惠民保价格低廉、突破性地接受既往症和老龄群体,备受欢迎。

同时,《报告》认为,惠民保也面临三方面问题,即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死亡螺旋”问题?部分城市赔付高企,未来如何预防或者解决可能发生的赔付风险?惠民保该如何定位,面对惠民保的强势影响,健康险该何去何从?

问题一:什么是“死亡螺旋”?一句话解释就是,买保险的人越少,费率越高;费率越高,买保险的人更少。惠民保低保费、高保障的潜在逻辑在于健康人群对于患病人群以及既往症人群医疗费用的共济分摊。当参保率足够高,可以分摊既往症人群医疗成本的健康人群足够多时,惠民保低保费高杠杆的逻辑才能成立。

惠民保由于门槛较低,其对于高龄人群及既往症人群的吸引力更大。而从实践看,健康人群的投保意愿相对较小,故政府参与、保证参保率是惠民保存在的必要因素。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惠民保产品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有一定程度参与,对于参保率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待未来政府参与程度足够深,参保率达峰值后,没有强政策持续刺激,参保率是否仍能维持高位值得商榷。一旦健康人参保率不能持续,而参保人群中罹患过重疾的人群占比逐渐提高,整体产品就会进入“死亡螺旋”,项目将不可持续。参保率因素与上述年龄结构偏差因素、既往症认定因素及延迟理赔因素相比,对于风险影响程度更高。《报告》认为,可能出现“死亡螺旋”问题,主要基于保险市场的规律,专家普遍认为需要从解决筹资(提升参保率)以及优化产品设计入手。

问题二:可能发生的赔付风险主要基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可以从技术层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市场也做出了相应的探索——降低医疗成本或者通过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减少赔付支出。

例如,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浙江银保监局等政府部门一直在探索惠民保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多次在惠民保规范政策中提到了商业保险公司要开展高值药品、耗材谈判,降低赔付成本;并要求制定谈判清单,保险公司通过谈判或其他方式将特殊药品、耗材和诊疗项目纳入赔付范围。

从国际经验看,通过基金支付方与药物企业签订风险分担协议,进行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降低药物医保/商保准入后的基金运行风险是通用的方法;保险行业长期以来探索开展的健康管理,进行“服务+控费”双循环实践也为破解惠民保可持续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惠民保的稳定性也许不仅仅依靠“精算控费”,还通过产业融合为基金提供风险支撑、通过健康服务降低重病医疗费用,都将是可探寻的重要方向。

问题三:保险公司业内人士和金融分析人士对于惠民保的强烈影响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短期内惠民保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小部分健康险市场,但同时也加强了老百姓的商保教育,随着惠民保在三四线城市下沉,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将大大提升;从长期看,惠民保产品升级和覆盖,使得百万医疗险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将促进健康险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为健康险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仍处于动态的改革发展中,老百姓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中,商业健康险从未停止有效补充基本医保的探索,因此,对于惠民保的探索也不会止步。展望未来,希望在各方积极支持下,惠民保能朝着普惠性、可持续性方向良性发展,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一层。

(责任编辑:无人机)

相关内容
  • 刚刚,德国股指创出历史新高
  • 国内元宇宙第一股上市,只有5项发明专利
  • 中国移动前三季度 日赚3.61亿元
  •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启幕
  • 模拟芯片企业阳晓电子获毅达资本领投近亿元新一轮融资
  • 中国汽车走进欧洲的积极启示
  • “精致”打新周回归,新能源基建股会否搅起A股风云?
推荐内容
  • 白重恩院长建议与美日分享顶尖科技,引发争议
  • 印尼央行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4.75%
  • 欧盟领导人妄评二十大和中国政策,中方驳斥
  • 热门中概股周五涨跌不一 每日优鲜涨超57% e家快服跌超9%
  • 诺康达二次IPO被暂缓:业绩好似过山车,发审委质疑可持续性
  • 新德里市环境部:排灯节期间放鞭炮,将面临最高6个月监禁